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8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436篇
林业   205篇
农学   631篇
基础科学   17篇
  233篇
综合类   1484篇
农作物   417篇
水产渔业   193篇
畜牧兽医   805篇
园艺   149篇
植物保护   46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以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为对象,研究高光照、缺氮条件下,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二丁基羟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BHT)对雨生红球藻生长、虾青素积累、油脂合成、脂肪酸组成、碳水化合物、蛋白含量以及虾青素和脂肪酸合成相关酶基因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不同浓度的BHT后,2 mg/L BHT添加组虾青素积累量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和对照组(P<0.05),达到31.66 mg/g,是对照组的1.87倍。油脂含量达45.56%,高于同期对照组(39.06%),脂肪酸组成变化不显著。在此条件下,虾青素合成关键酶基因dxs和bkt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5.19倍和2.04倍;脂肪酸合成关键酶基因kas和acp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分别是对照组的4.56倍和3.02倍。与对照组相比,2 mg/L BHT添加组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在胁迫条件下,外源添加适量浓度的BHT能有效促进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积累,同时提高了藻细胞内的油脂含量。  相似文献   
33.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被茶饼病病菌侵染的茶树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得到差异基因359个,其中248个上调表达,111个下调表达。差异基因中有216个获得GO(Gene ontology)数据库功能注释,主要涉及到生物合成过程、催化活性、细胞过程等诸多生理生化过程;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富集分析发现,共有106个基因被注释到47个代谢通路中,其中,单萜生物合成、卟啉和叶绿素代谢、核糖体、氮代谢、双萜生物合成、植物病原互作等通路显著富集。有32个差异基因被鉴定为转录因子,分布在16个转录因子家族中。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验证了随机挑选的差异基因在感病叶片和未感病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结果表明,茶树响应病原菌侵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量基因被诱导或抑制表达,与抗病相关的转录因子被大量激活且上调表达。本研究为深入挖掘茶树抗病基因及进一步研究抗病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在转录水平上解析Pi9基因介导的稻瘟病抗性调控机理,为培育抗病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向水稻品种日本晴(NPB)及其转Pi9抗稻瘟病基因株系(NPB/Pi9)接种稻瘟菌。分别于接种后0 h、12 h、24 h、36 h提取叶组织样品,选取12503个水稻基因定制基因芯片,进行水稻基因转录组分析,并通过qRT-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NPB/Pi9在接种后12 h、24 h和36 h的基因表达量分别与其接种0 h表达量比较,共检测到7754个差异表达基因;相应地,感病水稻NPB在以上时间点共检测到7385个差异表达基因;在接种后36 h,NPB/Pi9的差异表达基因数目显著多于NPB。比较NPB/Pi9和NPB相同时间点的基因表达量,共获得406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接种后36 h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多于接种后0 h、12 h或24 h。因此,NPB/Pi9的稻瘟病防御反应更强烈。对NPB/Pi9与NPB相同时间点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细胞外区域、植物对刺激应答、转录调控、氧化还原、离子结合、次生代谢和植物激素相关的GO分类在接种后呈显著富集,苯丙氨酸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和植物激素信号途径的KEGG通路在接种后显著富集。与效应分子触发的免疫反应(ETI)相关的水杨酸信号途径、几丁质酶,以及与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反应(PTI)相关的胞外区域、对刺激的应答、木质素合成等,均在抗感水稻之间差异表达。而且PTI/ETI共有的WRKY转录因子、MAPK激酶、茉莉酸和乙烯信号途径等发生差异表达。综上所述,NPB/Pi9和NPB的差异表达模式与ETI和PTI相关,两者相互联系并在Pi9介导的稻瘟病抗性中发挥作用。【结论】与日本晴比较,抗病基因型NPB/Pi9对稻瘟病防御反应更强烈。转录因子、激酶、NBS-LRR基因、几丁质酶、水杨酸、茉莉酸和乙烯信号途径,以及植物次生代谢在Pi9介导的稻瘟病抗病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引进镰刀菌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高抗品种‘中蕉9号’,在广西南宁1—10月不同时段移栽,以‘桂蕉1号’作为对照,并观察其生长特性、产量和果实品质等表现,以期为广西优异抗病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当地传统品种‘桂蕉1号’相比,‘中蕉9号’在广西种植有较大的产量优势,其平均产量较‘桂蕉1号’高16.2%;2月15日及10月1日移栽期处理产量最高。不同移栽期的‘中蕉9号’生育期较‘桂蕉1号’长140~181 d,且其夏秋季种植较冬春季种植生育期平均延长161 d,主要是由于抽蕾推迟。此外,‘中蕉9号’假茎粗壮,在抽蕾前有较高的叶片光合势和叶面积指数,是其生物量和产量形成的基础。品质方面,1月1日移栽的‘中蕉9号’果实催熟后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较‘桂蕉1号’分别高出29.0%和63.0%,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桂蕉1号’,‘中蕉9号’果实表现出高糖、高酸、低脂的特点。综上,‘中蕉9号’在广西种植有一定产量优势,但生育期较长,抽蕾晚,冬春季2月15日移栽可获得高产的同时缩短生育期,但仍需进一步在病区试验种植观察其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36.
37.
采用自然病圃鉴定法,对76个花生品种(系)进行了花生果腐病抗性评价,以期为抗病育种及田间病害防 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抗性材料。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间对花生果腐病的抗性存在着显著差异,供试76份花生品 种(系)中未发现对果腐病免疫的品种,获得高抗品种2个,抗病品种7个,中抗品种12个,感病品种21个,高感品种 33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分支I中的9个品种(尤其是花育9115)抗性较好,可进一步加以利用。花生对果腐病的 抗感性与荚果鲜重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8.
垂枝作为特殊的林木形态结构,因形态优美在全世界被广泛用于绿化和园林景观而成为研究热点。国内外对垂枝植物的研究表明赤霉素在垂枝形成中起作用,但是垂枝形成的分子背景研究仍比较缺乏。本研究以旱垂柳(Salix matsudana var. pseudo-matsudana)的垂枝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旱垂柳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叶片、茎尖和茎基部进行了转录组和数字表达谱测序研究,共获得71 474个Unigenes序列。将Unigenes与COG和KEEG数据库比对,与转录和信号转导机制相关的基因在旱垂柳中高度富集,最终确定8 359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427个基因与激素相关。进一步分析赤霉素相关基因得出,主要参与2条赤霉素合成途径,具有生物活性的GA4是合成途径中的主要产物,而且GA4在枝条中的含量显著高于GA1和GA3。参与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中的GID1B在旱垂柳中上调表达,以及在G1和G4生长期的表达量高于其他时期,而DELLA蛋白GAI在G2生长期以后下调表达,GID1B和GAI在旱垂柳的垂枝生长过程中可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探索赤霉素在旱垂柳垂枝形成中的分子作用,可为林木形态的遗传改良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为探究捻转血矛线虫GST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特征,以捻转血矛线虫cDNA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GST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GST转化至E.coil BL21(DE3)感受态细胞,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菌进行表达条件优化后,再通过SDS-PAGE分析蛋白表达的特征,并利用在线软件对GST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捻转血矛线虫GST基因大小为618 bp;诱导后的pET30a(+)-GST重组菌最佳诱导条件为0.05 mmol/L的IPTG在37℃时诱导6 h,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大小约为29 ku。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ST分子式为C_(1083)H_(1657)N_(277)O_(294)S_6,属于不含信号肽和跨膜区的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形成;潜在的抗原表位主要位于25~48、55~63、92~106、113~124、139~147、170~189和195~205位氨基酸附近。本试验成功构建GST基因原核表达系统,优化表达条件下能稳定纯化GST重组蛋白,为进一步探索捻转血矛线虫丙硫咪唑耐药机制及GST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0.
以15份自育的无限生长型番茄材料为试材,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品种‘齐达利’和感病品种‘Money Maker’(MM)为对照,采用苗期农杆菌接种法,研究接种黄化曲叶病毒后的病情指数,幼苗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变化,不同基因型番茄材料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853、857、867表现为免疫;817、842表现为高抗;805、818、819、820、841表现为中抗;801、802、803、822为感病。853、857、867的防御酶(PAL、PPO、POD)活性在发病初期均达到峰值,且整体高于其他接种材料,其他接种材料酶活性峰值则出现较晚。含抗性基因的接种材料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含有纯合 Ty-1 Ty-3基因的853、857、867对 TYLCV抗性更高。经综合评价,853、857、867可作为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优良番茄材料,817、842可作为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